古代樹葬是怎樣的葬法?對后人有影響嗎
瀏覽次數: 184 發布日期: 2023-04-07 14:56:00
返回列表在古代條件有限很多人們去世會選擇樹葬,樹葬是殯葬改革中一種全新的喪葬方式,既滿足了人們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,又可以使逝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更加低碳環保。那么古代樹葬是怎樣的葬法?對后人有影響嗎?
樹葬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,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,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。樹葬沒有墓穴,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壇。它只作標記,如: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,石頭上釘一塊銅板,寫上死者的姓名、生卒年月即可。
古代樹葬在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頗為常見。而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,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,植一些樹木,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?,F代樹葬的特點就在于,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,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。
在大樹的兩枝樹杈上并排搭上小樹條,上面再鋪上樹枝,構成一個小小的平臺,然后將死者置放在樹枝搭成的平臺上,這種方式在東北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人中常見。
廣西在瑤山一帶,對小孩也實行這種葬法,其做法是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尸體,放入竹筐中,把竹筐掛在山中的樹林中,讓尸體迅速腐爛,認為這樣小孩的靈魂就容易轉世投胎樹葬。
此葬法是以藤條或繩索之類將死者直接捆縛于樹上樹葬。這種葬法留下的資料不多樹葬。
[相關推薦]
- 2023-06-13 15:27:34
- 2023-06-05 14:34:08
- 2023-05-24 14:46:06
- 2023-05-11 15:15:46
- 2023-04-21 14:21:52